中國互聯網協會與人大附中利用P2P技術與西部地區(qū)進行網絡互動教學
2006年11月21日 15:49
"國家基礎教育資源網上西部行"活動是2006年中國互聯網協會公益活動非常重要的一個內容,自2006年6月2日在北京正式啟動后,該項活動已經持續(xù)了近5個月的時間。根據該項活動領導小組從P2P流媒體平臺志愿服務者單位獲得的不完全統計,有近百萬人分別點擊和在線觀看了小學部、初中部和高中部的教學課件。
日前,經過中國互聯網協會寬帶P2P應用推進聯盟、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電信管理局及該自治區(qū)互聯網協會的積極協調,特別是在"國家基礎教育資源網上西部行"活動主要志愿者單位,即人民大學附屬中學(以下簡稱:人大附中)領導和老師的鼎力支持下,11月21日下午,由人大附中初三(13)班與寧夏永寧縣仁存中學初三(2)班之間開展了一堂別開生面的、實時的網絡互動教學。
該堂課程的內容為初中三年級的“圓中一個基本圖形的探究應用”教學課,人大附中的數學老師不僅面對自己所熟悉的學生,而且通過網絡視頻會議系統將教學內容實時送到了寧夏永寧縣仁存中學老師和學生面前。網絡兩端設置有投影機和大屏幕等設備,清晰的畫面和聲音不僅保證了老師的授課,而且更加便于老師和學生之間進行交流。
中國互聯網協會寬帶P2P應用推進聯盟秘書長雷紫東先生介紹說,網絡互動教學與傳統電視教學有著本質的區(qū)別,這種通過互聯網實時、雙向、遠程互動的教學方式非常有利于不同地區(qū)的教師和學生的教學實踐和交流。根據該項活動領導小組的計劃安排,年底前還將進行若干次網絡互動教學,其中包括高中三年級的英語教學。
中國互聯網協會一直倡導"縮小數字鴻溝,建設人人受益的互聯網",而寬帶P2P應用推進聯盟與國家基礎教育資源共建共享聯盟共同發(fā)起的"國家基礎教育資源網上西部行"活動,正是遵循這一宗旨,希望通過P2P技術讓西部不發(fā)達地區(qū)的孩子們可以和大城市的孩子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享受信息技術帶來的便利。充分利用互聯網新技術開展網絡互動教學,將是縮小數字鴻溝、縮小教育資源鴻溝的非常有意義的嘗試。